成都市群众路69号摩卡.筑33号门市
>
今天是个阳光天,还是让我们回到这款“最民谣”的吉他吧。
这是一款我的概念中,可以用“最民谣”来形容的吉他了。
细腻,乖巧,精致,内敛而大方。
传统的12品的设计里,高低频的链接非常的好,这区别于后面延续产生的14品吉他。12品的吉他,不单单是一个复古就可以形容的存在,实际上在原始民谣的,或者说原始声音伴奏的概念里,这样的吉他,真的是最适合的形态。而且,形态也那么典雅。
一般的吉他,云杉玫瑰木,在12品的吉他里,背侧的力量感,或许民谣类似这样的枫木,或者说某些胡桃木,KOA来的直接用力。所以材质的优劣性,并不是绝对的存在,还是看琴,琴的款式,制作,表达观念,等等。
我非常喜欢这把吉他,好几次说带到上海,陪到我身边,可是其实成都的地气的厚度,对于保养这样的吉他是非常合适的,哪怕偶尔有点潮湿。可是这样的潮湿其实是可以很快用技术手段处理的,比如抽湿机,或者恒湿柜。在上海这种地表是沙滩性盐碱地,土地厚度不那么大的地方,湿度的稳定性,其实并不好,一会高,一会低,水分的潮湿度,润泽度不高。再加上四季的季风,沿海的海风,有一句玩笑是“上海没有属于一片自己的云”,哈哈,这个玩笑是我说的,我想表达的意思是,上海的人口流动性,居家安稳性,这个意味。可是在这里,我想表达的是,上海的风,吹动着上海的潮湿稳定度。
好了,这把琴,其实我很喜欢在我身边,可是因为,我在上海的琴太多了,而且识得者其实也不太会那么多,所以,我也保养不过来。但是,留在成都呢,没有我的照顾,也会那么欠缺一点,虽然我的朋友们,也替我很好的照顾,哈哈,可是,我明白我的心和他们的心的急切爱护程度,多少还是有些不同。
表达民谣,如果说作为一个艺术家,“诗人性质”四处走走,那么这款琴,不仅仅在音色上,那么在形态上,也是非常好的了,我很喜欢。愿你也会喜欢。
我想,如果有需要,不久的将来,抛开商业性来讲,其实我会把它带过来的,因为,其实在这几天,我非常想念它,赞赏它,觉得它一直被我回味着。
听听看,听听看这把琴的音色状态,上次回成都简单录的音色。现在呈现出来,希望不会晚。